欢迎访问必赢线路检测中心!

在校生| 教职工| 校友| 访客| 南华大学信息门户

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系

2023年04月06日    必赢线路检测中心 

概况:

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系主要承担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以及核燃料循环与材料学位点硕、博士研究生培养。本专业源于1959年衡阳矿冶工程学院放射性化学分析专业,2006年获教育部批准建立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专业,是我国首批开设本专业的院校之一,2007年开始招生第一届本科生,2009年被国防科技工业局批准为国防紧缺专业,2012年、2017年依托“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辖下二级学科“核燃料循环与材料”分别获得硕士点、博士点授予权。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专业是南华大学传统优势特色和热门专业,也是国内一流学科和国防特色学科支撑专业,师资队伍雄厚,现有专任教师22人,其中学科领军人才2人(韦悦周、刘龙成),湖南省学科带头人1人(夏良树),湖南省人才2人(殷祥标,Mohammed Hamza),南华大学学科拔尖(宁顺艳)和青年优秀(曾德乾)人才,共有教授9人、副教授3人,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16人。专业建立了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实施“3+1”(3年理论学习,1年实践学习)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6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中核四0四厂、二七二厂、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等)。学生毕业后可在核燃料循环(铀矿冶、铀转化、铀浓缩、核燃料制备、后处理、三废治理等)系统以及核电站、医疗卫生单位、科研设计单位等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建造、运行与管理等工作,还可到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读研或读博深造,近三年学生一次性就业率95%以上。目前在校博士生10余人,硕士研究生60余人,本科生240余人。


主干学科:

核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

(一)核心知识领域: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化学化工、核燃料工程和核材料工程等知识领域

(二)专业核心课程:

铀钚化学,核化学与放射化学,铀水冶工艺学,铀化合物转化工艺学,同位素分离,核燃料

工艺学,核燃料后处理工程,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


主要研究方向:

核燃料循环化工工艺;乏燃料湿法及干法后处理;核素提取与分离功能材料;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核素迁移行为;稳定及医用同位素分离;核材料及物性计算;核素分析与检测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及专业发展动态,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能在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及相近专业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产品分析、质量监控和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培养重德行、乐奉献、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预期学生毕业五年后,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目标1:能有效运用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领域的工程科学基础、工程专业技术及管理知识,研究与解决该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目标2:具有较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能承担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领域复杂问题的研究,以及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并综合考虑社会、法律、环境等多种非技术因素的影响;

目标3:具备良好的项目团队协调和管理能力,能正确认识项目团队成员的角色与定位,能够制定项目推进的工作计划并组织有效实施;

目标4:具有科学思辨习惯和能力,在终身学习、专业发展方面表现出色并不断进步,能接受和理解与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相关领域前沿的发展成果并能实现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能够应对科技发展挑战,适时掌握本领域新技术。

目标5:能够自主学习,持续更新核心知识,适时掌握新技术,应对科技发展的挑战;具备可持续发展理念和一定的国际化视野。


毕业要求:

本专业对学生的毕业要求具体内容如下:

1.工程知识

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①:掌握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领域必备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知识,能将其用于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领域的工程问题的表述与建模;

②:掌握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领域专业基础知识,能将其应用于核化工工艺与核燃料循环过程相关专业工程问题的推演、分析与求解;

③:掌握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领域专业知识,能将其应用于核化工工艺与核燃料循环过程等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比较与综合。

2.问题分析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①:能够利用数学、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识别和分析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相关问题;

②:能对分析后的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合理的刻画和表达,并选择适当的解决方案;

③:具备应用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领域基本原理,并借助文献辅助对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方案的合理性。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①:能够针对核化工工艺与核燃料循环过程等复杂工程问题的设计提供解决方案,设计、优化满足特定需求的仪器设备或功能单元,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②:了解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的影响,能够从系统的角度权衡核化工工艺与核燃料循环过程等复杂工程问题所涉及的相关因素,优化设计,完成方案,体现创新意识。

4.研究: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①:能够基于专业知识和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针对核化工工艺与核燃料循环过程等复杂工程问题制定实验方案;

②:能够根据实验方案选用或搭建实验装置,采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安全的开展实验;

③:能正确采集、整理实验数据,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并通过演绎推理、归纳总结等方法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

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①: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能针对工程问题进行编程设计、能恰当使用计算机软件及仿真工具完成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模拟与仿真分析,并理解其局限性;

②:掌握工程制图、电子电路相关基础知识,能将其用于工程设计中,表达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专业的设计问题;

③:能够针对具体的对象,开发或选用满足特定需求的现代工具,模拟和预测有关核化工工艺与核燃料循环过程等方面的复杂工程问题,并能够分析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

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

①:了解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专业相关领域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本领域工程活动的影响;

②:能够分析和评价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专业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的影响,以及这些制约因素对项目实施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①:能够知晓和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涵;

②:能够针对实际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项目,评价产品周期中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隐患、判断项目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①:有正确的价值观,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了解中国国情;

②:具有辐射防护、核安全、化工安全文化理念,理解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专业职业特性,能够在工程实践中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并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

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①: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活动中,能够与团队其他成员有效沟通,共享信息,明确分工与责任,能够团结协作开展团队工作;

②:能够倾听和综合团队成员意见,并进行合理决策,体现组织管理能力。

10.沟通:

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①:能就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和社会热点问题,考虑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的背景差异,以撰写主题报告、陈述发言等多种形式,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②: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专业及非专业外文文献、撰写文稿,了解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领域国际发展状况与趋势,能理解和尊重业界同行的不同文化背景,进行跨文化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

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①:理解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的重要性,掌握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基本原理和方法;

②:能在多学科环境下,进行设计开发工程问题解决方案时,合理应用工程管理和经济决策基本原理和方法。

12.终身学习: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①:能认识不断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了解拓展知识和能力的途径;

②:能针对个人或职业发展的需求,采用合适的方法,通过自主学习,适应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本系教师(不含学科教授):


姓名

职称

学历/学位

备注

殷祥标

校聘教授/博导

研究生/博士

系主任,湖南省高层次人才

刘敏

讲师/硕导

研究生/博士

系副主任

张旭

讲师/硕导

研究生/博士

系副主任

韦悦周

教授/博导

研究生/博士

海外高层次学科领军人才

刘龙成

教授/博导

研究生/博士

海外高层次学科领军人才

夏良树

教授/博导

研究生/博士

湖南省学科带头人

Mohammed Hamza

校聘教授/博导

研究生/博士

湖南省高层次人才

宁顺艳

校聘教授/博导

研究生/博士

南华大学学科拔尖人才

汤贤

校聘教授/博导

研究生/博士

湖湘青年英才,省优青,南华大学优秀青年人才

曾德乾

校聘教授/博导

研究生/博士

南华大学优秀青年人才

唐泉

教授/博导

研究生/博士


王孟

副教授/硕导

研究生/博士


彭安国

副教授/硕导

研究生/博士


匡汀

副教授

研究生/硕士


肖静水

讲师

研究生/硕士


肖志海

讲师

研究生/硕士


毛拥军

讲师

学士


王季

讲师/硕导

研究生/博士


廖晶晶

讲师/硕导

研究生/博士


李文龙

讲师

研究生/博士


陈立丰

讲师

研究生/博士


孟硕

讲师

研究生/博士